異域指的地方是泰北美斯樂--
「關心她, 美斯樂, 看我們能做些什麼」, 小時候, 這首歌我就很熟悉,只是後來才曉得美斯樂所指為何。
這些異域孤軍及後代寫下的生活, 是被歷史忽視一小篇章, 終究會被現實淡忘~
異域孤軍 泰北送炭 薪火漸歇
【記者伍崇韜/泰北美斯樂報導】
記得送炭到泰北嗎?這個台灣熱情的援外活動,在走過第廿二個年頭之後,不僅炭火漸歇,連與泰北援助工作淵源最深的中華救總,上月於美斯樂建成泰北義民文史館後,工作團亦即將解散。沒有人知道,對那些已在作家柏楊「異域」一書留下英烈紀事、曾付出無限血淚和巨大悲苦擁抱中華民國的戰士忠魂而言,他們若在天上有知,目睹後世骨血為圖發展而漸泰化,遠在台灣的祖國則猶為統獨路線喧騰對抗,究竟將作何感想?即使那些忠魂終已有家,一個以泰北義民文史館為名、由孤軍後代建於異域的「忠烈祠」。孤軍當年轉戰中緬泰寮邊境,最後為清剿泰共建奇功,如今泰國政府不僅已逐漸接納孤軍後代,相當於我參謀總長的最高統帥還親抵致敬。泰北義民文史紀念館位於美斯樂,上月廿日落成時,廣被昔年構成孤軍骨幹的三軍、五軍遺老及眷屬,視為最大盛事。儀式結束後,兩位孤軍精神領袖雷雨田和陳茂修,深沉地望著陣亡官兵靈位,孤軍歷史似已畫下句點。對辛苦耕耘泰北的救總而言,他們的泰北援助工作其實也同時畫下句點。文史館成立同時,泰北工作團即開始撤出,團長龔承業將解甲返台,雖然救總表示,「救助工作不間斷」,但在撤團之後,救助規模再難如前。過去廿二年,救總長期在泰北濟弱扶傾,國民黨時期,救總是政府突破國際政治壓力照拂泰北僑民的推手,工作範圍遍及危難救助、華文教育、房舍道路、水電設施、醫療及農技協助。與國內其他參與泰北援助工作的慈善團體相較,救總投入的經費最高,組織與執行力最強,對泰北資訊和民情的掌握最深入。不過,救總終究是民間團體,而非多數泰北同胞所認定的政府化身。政權輪替前,國民黨即已不再提供救總資源,輪替後內政部僅核予極少數的社福補助,不景氣時慈善勸募大不易,半年前開始,救總已被迫裁員瘦身。泰北面積大於台灣三倍,也是著名的「異域」故事舞台。民國卅八年大陸淪陷,國民黨駐雲南嫡系部隊兵敗,一批孤軍輾轉進入滇緬未定界,此後改編整訓,成立雲南反共救國軍,更在孤立無援境遇下幾度突擊大陸,大敗進擊緬軍,此後在聯合國壓力下,兩度撤運來台,半數明撤暗留的部隊,最後進入泰北山區,協助泰方平靖共禍後定居下來。逾半世紀以來,撤退到泰北的孤軍和後裔,不斷地唱著歷史悲歌,他們因不願放棄中華民國而飽經血淚,早年他們視泰北為過境,泰方亦視他們為過客,未料許多人要終老於此,泰方當年雖借孤軍之力剿共,但幾經反覆,直到最近才真正接納他們。孤軍是東南亞華人史上最特別的一個篇章,他們對共黨的仇恨與對祖國的渴望,反形成艱苦難解的認同問題。許多老戰士一方面永遠無法理解台灣後來的政局演變,無法原諒昔年台灣政府任令他們自生自滅,可是另一方面他們又不願也無法融入泰國社會,結果過去常被賦了官方色彩的救總,竟成孤軍與祖國的最後一絲連繫。但時代終究還是變了。絕大多數孤軍已逝,在世者至少都已年過七旬,從清萊省到清邁省的近九十個難民村,第二代甚或第三代早已接下生活擔子。大多數孤軍第二代已歸化泰國籍,六秮年代才陸續自滇緬加入的新血,往往亦取得無國籍難民的隨身證。台灣越來越遙遠,他們生命裡最重要的課題是好好生活下去,泰化或本土(泰國)化反成為他們必須克服的課題。
- Feb 05 Sun 2006 15:00
美斯樂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